(转载自浙江海洋大学新闻网http://news.zjou.edu.cn/info/1141/36855.htm)
5月24日,“浙渔科2”科考船顺利完成由我校徐汉祥副校长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2019年度长江口科学考察实验研究(NORC2020-03)”春季航段。航次5月12日自舟山出发,共开展了12天海上调查作业,总航程2200多海里。此次航次处在疫情期间,在航次办公室的积极努力下,参与航次的相关人员严格遵循疫情防控要求,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如每日测量体温、记录防疫工作日志、规范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等。此次航次在全体工作人员和搭载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航次任务。
图1,海上作业照片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是全球海陆相互作用研究的重点区域之一。本航次是对该区域内的水动力、物质输运、沉积特征、生态与环境等多项内容的综合科学考察。航次开展了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和海洋地质等多项专业调查,完成了15条断面,共计104个大面站观测。
此次春季调查航次由浙江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宁波大学的二十多名科考人员组成。我校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王寇、裴生鑫依托导师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种动力过程对长江口外低氧区发生和演变过程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机制”搭载调查航次,完成了航次CTD、ADCP以及湍流参数的调查工作。
“总体来说这次航次还是比较顺利的。虽然有一段时间天气和海况不是很好,有一些同学有晕船的症状。但大家依然积极对待,互帮互助,顺利完成了航次计划。非常感谢基金委给我这次出海的机会。通过这个航次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也更加确定了自己对于本专业的兴趣和热爱。”参加航次的王寇同学是这样评价的。
图2调查海区春季赤潮和航次中伴航海豚